市委党校为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与重视转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进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实际行动。
服务基层·出“人才资源输送”真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市委党校发挥党的理论研究、政策宣讲的师资库、资源库作用,积极主动为全市乡村振兴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在选派能兵强将组建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下派两名选调生到乡镇一线工作,为基层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9月22日,市委党校班子分别探望驻村工作队和下派干部,并在梨树县泉眼岭乡东泉村、四棵树乡小郑屯村进行座谈,了解同志们的工作状态,调研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困境。相关人员表示,市委党校将一如既往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帮扶关联乡镇村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两个村各送两台电脑,改善了乡村信息化、数字化办公条件。
纾解民困·下“乡村基础建设”真功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乡亲们的生活才更舒适、更舒心。今年以来,市委党校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先后提供3.2万元用以提高东泉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驻村工作队职能,让资金用到急处、重处、实处,让村民看到真行动、瞅到真东西,务求满足村民实际需求,解决实际困难。
临近东泉村村口,远远映入眼帘的就是红底烫金的三个大字——东泉村,这是驻村工作队帮助设计、修建的新村标。“上次来东泉,车都开出去好几百米了还不知道走过了,这回有了这个新路标,啥眼神儿开车都不能走错路。”党校信息处处长周宇打趣,引得大家大笑。村标就是一个村的地标,也是形象,代表着这个村的精气神,整洁大方的村标映射出东泉村向上向好发展的志气和激情。
今夏汛期降水量较大,东泉村内涝严重,排水除涝势在必行,但愁于资金压力,排涝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市委党校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捐赠涵管12根,约折合人民币1万元,帮助东泉村尽早尽快修缮水毁路段近30米,改善防涝基础设施条件,利民生产生活。
今年以来,市委党校帮助东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建宣传栏、公告栏、文化大院进行重新修缮,本着时效性、实用性的考量更新了内容和设计,该项目花费资金2.2万元。东泉村村民委员会及文化大院成员为表达对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一直以来扎实奉献、赋能振兴的感谢,特送“为民惠村促发展,驻村帮扶铸振兴”“驻村帮扶结深情,无私奉献为百姓”两面锦旗。
从西泉村边界到东泉村八队,这一长度为2.9公里的路段是一段土路,雨雪天气路况恶劣无法正常通行,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经驻村工作队协调梨树县交通局,确定这一段土路将于下半年落实铺设,全段工程约折合人民币240万元,修缮后会大大方便附近村民出行。
关爱帮扶·动“节日走访慰问”真情
市委党校坚持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增进与群众之间的交流,表达对群众的关心。通过走访4户村民家庭,了解了村民生产生活状况,对村民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送去米、油等慰问品。谈到驻村工作队,村民刘万成说到,“我儿媳妇患有精神病,常年吃药,但是家里活多,我们不方便总去市里,这几年的药全靠工作队帮我们买,隔段时间就来问问药够不够,帮了我们大忙。”村民的认可便是驻村工作队更加坚定地践行初心使命的动力。第一书记高明表示,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为民服务是参加驻村工作的初衷,也是个人追求,今后将持续做好做实驻村工作,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