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返回首页
院校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院校动态

抗击疫情把握科学决策的“四个尺度”

发布时间:2020-03-09  访问量:  字号:


                              

抗击疫情

把握科学决策的“四个尺度”

 

          中共四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唐亚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无疑,时下抗击疫情是对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履行决策职责、提升决策能力的严峻考验和检验。决策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们能否打好打赢这场抗疫战争。钟南山团队有一项预测性研究,假如武汉封城再迟五日,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的人数将增加三倍;假如再提前五日,人数将减少一半。如此看来,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显得尤为重要紧迫。就近期抗击疫情的实践而言,科学决策应把握“四个尺度”,以此提升我们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目的性--效用的尺度

效用的尺度,是指决策能够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性、紧迫性、作为性。决策说到底是一种供给,属于解决供需关系的一种行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宏观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坚强领导,四十天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6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用新型举国体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抗击疫情,各地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防控,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中观层面上,划分两条战线作战。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首当其冲,疫情就是命令,湖北省和武汉市新的主官就任后,快速果断行动,主战场加油提速,决策部署的精度、密度、强度明显加大,情况大为改观。湖北以外省份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集中隔离救治等要求,在疫情得到稳控后,及时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或三级。微观层面上,全社会密密麻麻的社区、村屯是社会面管控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阻断疫情传播、救治留观禁足,都在这一层面得到检验彰显。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儿沃德认为,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最重要经验是速度,“一切都与速度有关”,发现病例、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速度越快,效果越好。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几亿人长时段的禁足。勇于担当作为,科学决策部署是产生速度的首要前提,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决策行为是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迫切需要,战情迫在眉睫,生死就在瞬间,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踱着方步。能否抓住战机,做到快速迅捷,是决战决胜的关键一步。决策的效用特性可见一般。

二、规律性--真理的尺度

真理的尺度,是指决策在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供给时客观依据的事实性、核心知识的支撑性、关键资源的控制性。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把握重大事件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类对新冠病毒及其危害性的认识,未知层面远远大于已知层面。人类试图努力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内在本质,掌握应对主动权,减少或降低其破坏性和杀伤力。较短时间内,重点疫区超万人确诊病例,四位数病死率,瞬间压垮已有医疗体系,“人等床”的尴尬窘境,医疗短缺的无奈惨状,面对这样一场超越常规的战争,知彼茫然,说不清对手在哪里;知己也茫然,弄不清工具箱里有多少精准武器,加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作祟,重点疫区初期决策显得局促。党中央科学评估疫情现状,准确研判发展态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国总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实践中,遵循顺应疫情防控内在规律,有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精准度。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把阻隔救治作为核心任务,外防输出、内防扩散,应收尽收、全力救治,快速补短板、堵缺口、强弱项,争分夺秒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变“人等床”为“床等人”;“全国一盘棋”驰援湖北,四万多名医务人员参战救治,极大缓解专业力量短缺压力;现场诊治、远程诊治、中西医结合救治。湖北、武汉高强度隔离,阻断输出,地毯式排查留观,严防扩散。湖北以外省份压实责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阻断传播,死看死守,效果逐步显现。与十七年前应对SARS病毒相比,运用数字化、科技化决策,有效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作用,助力抗疫斗争,以浙江杭州等地的“健康码”为例,智慧城市的智慧感知、数据处理、智能调用、个人信息追踪,为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中国的防控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一直处在疫情的最前线,“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努力,现在我们会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看到更多的病例,甚至是死亡人数。”

贯彻落实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把优势力量集中到解决最紧迫问题上来,加强病毒溯源和传播机理研究,药品疫苗、检测试剂、医疗装备等研发要同临床救治紧密结合、与防控一线相互协同,加强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统筹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危机”与“契机”、“常态”与“动态”等关系,善用辩证思维和真理尺度,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支撑。

三、正义性--价值的尺度

价值的尺度,是指决策在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供给时具有的立场性、正当性、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世界卫生组织高级专家将中国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方式概括为“全政府--全社会”模式,认为是“目前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其理念和做法都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国际上对中国防控模式说三到四、胡乱点评的声音时有出现,理念落伍、目标单一、要求统一、忽视个性、成本过高、浪费资源,等等。人民利益至上、以百姓心为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面对受疫情影响的群体诉求和稳控社会情绪的大局需要,决策者必须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在诸多目标中做出优先排序,“全政府--全社会”模式是适应抗疫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最有效的制度性部署。全社会发扬“同舟共济”精神,“控疫假期”“居家隔离”小区封闭等把人们隔离起来变成“孤岛”,但是每个地方的每个人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勇于自我牺牲,确保整体安全,进而实现个人的安全。倾全国之力,用举国体制,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把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作为防控工作的突出任务,调集全国优秀的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集中精兵强将统一收治、高水平救治,效果日益显现,病死率比例逐渐下降。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次救治都是艰辛的,每一个举动都体现着党和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同,这是验证决策价值最有力的诠释和评估。

四、人文性--美好的尺度

美好的尺度,是指决策在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供给时具有的调适性、情感性、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特别是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无疑,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这项系统工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武汉市中心医院,先后有李文亮、江学庆、梅仲明3名医生不幸殉职,同时该院还有超过200名医务人员感染。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防控危险程度远高于人们的想象。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群防群治的最前沿,一线社区工作者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两支大军,明确提出“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确立利益分配导向,荣誉褒奖导向,宣传感人事迹,展示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激发全社会崇敬英雄厚爱英雄的正能量。同时加大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把党中央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避免出现某些地方“医院领导抗疫补助远超一线员工”的问题。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了变数。如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来说排在第一位的是决策考验,认真总结、深度把握科学决策的内在规律和根本价值,始终是一个重大而艰辛的课题。

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