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也是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和党性教育的大熔炉。当前,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党性锻炼与党性教育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分量不够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把党性锻炼与党性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对市级党校来说,在县处班、中青班等主体班次开展学理论、读原著、讲党性活动,是党性锻炼与党性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
显然,读原著不是走过场,而是一种信念的锤炼和心灵的洗礼。在党校重点主体班次开展《共产党宣言》等马恩经典原著的选读,也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需求。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认真读过原著。现在党校提倡重读、精读部分原著,是强化领导干部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校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尝试。如何引导领导干部读好原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读原著要做到精选、精练、精学三个要求。精选就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原著进行学习。作为领导干部或党校教师,从原著开始学习一些马恩老祖宗的基本理论,从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的ABC 开始,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有更深的理解。当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学原著必须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如前面提到的《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还有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不仅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且内容篇幅不大,可以成为首选,并且要有教师讲课予以导读。精练就是教师在导读课中要注重问题导向,注重突出重点,注重突出篇目中的重要章节、重要段落、重要内容。读原著,读与不读不一样,粗读与精读效果不一样,有没有导读也不一样。毕竟马恩原著是100多年前写的,如果不全面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历史脉络、相互联系等,就不易深刻领会其要义与实质。精学就是学员不仅要认真读、仔细听,还要认真思考。要在导读的基础上,让学员做读书笔记,开展研讨交流,最后让学员撰写学习体会。使学员真正通过读原著,原汁原味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
读原著应追求深挖、新解、升华三个层次。深挖就是深度挖掘经典原著的深刻内涵、历史影响,探寻经典原著的本真含义,从而有利于澄清一些错误或模糊认识。比如通过读原著,可以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全面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对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对“私有制”问题的认识,也可以从原著中找到答案,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要区分两种不同形式的私有制,从而有利于清除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自信。新解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理,从原著中汲取丰富营养,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通过学习原著,有利于学员进一步汲取精神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升华就是要通过经典原著的学习,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与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思想理论的升华。从马克思鲜明的人民立场看,党性说到底就是人民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牢记党的宗旨也可以从原著学习中找到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读原著要注重管用、实用、运用三个结合。管用就是一些问题、疑难要通过精读从原著中找到答案,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很多,包括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生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能在上述原著中找到答案,并能体会到马恩当年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上述众多观点的一再强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这些观点是一以贯之的,显然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政思想和实践中。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有科学发展、反腐倡廉等等。实用就是通过学习,让学员进一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如《共产党宣言》强烈地体现了马克思鲜明的阶级立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面地阐述了实践的观点,从而使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运用就是通过理论的武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员进一步增强理论的自信,进而产生实践的自觉。总之,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就是要透过对经典原著的学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特别要与学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增强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性,增强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的能力和水平。最终真正从理论上接受,在体系上贯通,在实践中运用,做到真学、真信、真用。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来源:学习时报201604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