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进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是“十三五”时期摆在四平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做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全省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省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产业体系日趋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过程中,更加需要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 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
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着力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要特别重视农业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提高农业供给效率,降低农产品成本;补齐短板,发挥好农业多功能作用;继续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坚持协调发展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资金链、安全链等于一体的多种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机制。
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转化能力的提升,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开发,引导玉米精深加工向营养健康与安全食品、环保材料等新兴朝阳产业领域拓展。搭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围绕产业链拓展需求,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对全市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专用原料基地,强化载体平台与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联营。
加快提升农产品流通产业。加快构建以区域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引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架、加工物流园区为支撑、产地市场为补充、农产品流通集散通道为脉络、现代化冷链运输为载体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加强仓储与田头市场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变。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示范点,推进景区与周边村庄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
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等有效措施,把农村真正打造成为绿色空间,促进全市农业绿色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 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有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我市农业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农业国际合作领域,加快建设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努力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提高合作利用国际农业资源能力。
坚持共享发展 促进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多元化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一是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二是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三是深化农村要素资源制度改革,完善农村资源产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政策,继续争取加大中央与省级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民保障转移性收入。不断构筑农民持续增收的新机制,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系中共四平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