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何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洛克指出:“人民联合成为国家并受制于政府的一个重大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同样的,还有他们的自然权利)”。政府是主角,但必须是法治的政府。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法治的表述和依法行政的表现。回顾过去,依法行政数据详实,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受理涉法诉讼89件,办结80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96件,政协提案189件,办复率100%;行政监察案件821件……处处体现贯彻建设法治政府的硕果。谋划未来,报告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从求真务实、依法行政、责任担当和从严治政四个维度,体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坚持求真务实。四平要发展,就必须求真务实。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发挥好工业基础、农业资源、创新能力、区位交通和历史文化“五大优势”,抓经济,谋发展。现代经济是全球化经济,诚如亨廷顿所说,“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这种新的良法善治的行政法治理念,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于公共服务理念之下的政府活动规则必须得以完善,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首要“落点”。
严格依法行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证明,社会稳定度的提高、民众社会参与度的提升需要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相比以往的权力无边界,行为无标准的“全能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中所要建设的是“有限型政府”。明晰政府的职能范围,妥善处理好“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两个问题,要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厘清权力边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责任担当。从行政法学的角度来看,责任政府主要就是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即要求行政部门做到责任行政,政府的渎职、失职与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政府及其官员公务行为损害的公民,有权提起诉讼获得赔偿。责任政府的关键就是责任心,只有当一个政府能够很好地转变政治观念,明确政府工作责任,在实践中认真地实现这些责任,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个政府才能称得上是责任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其行使权力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这也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报告中提出的“六个攻坚战”重任,反映出政府敢于担当、勇于突破,恪守宪法赋予权力,为民谋福,在法律范围内,以坚定的决心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和“钉钉子”的精神,构建责任型政府。
全面从严治政。我国目前的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官本位”意识,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建构的传统思想基础是主体—客体理性,若其极端化就可能导致“自我中心主义”,一旦进入公共管理领域,必然导致权力异化,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侵犯公民合法权利。“公生明、廉生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军官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
法治政府建设就是要改变这种权力格局,重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主体—主体的交互主体性形式实现理性的回归。培养政府行政人员的法治思维,培养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新的行政理念,变“官老爷”为“人民公仆”。坚持用法律规则规范权力。权力固然需要约束,但这种约束应该是可预期的、稳定的。法治思维不仅强调对权力的制约,更强调法律规则对权力制约的优越性。
站在十三五规划的新征程起点上,驻足四平实际出发,报告总揽全局,抓机遇,干实事,通过法治政府理念的体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造良好发展局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四平、幸福家园”这个美好愿景提供有力支撑和实现途径。
(作者系中共四平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