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才能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一个重点项目往往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一以贯之抓好项目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创新思维,精准谋划一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精准对接,深度谋划是关键。在立足我市实际的基础上,抢抓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产业调整、沿海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精准对接国家、省重大工程,用战略眼光、全局思维深度谋划推动一批能够支撑四平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要深化细化实化一批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赢得未来发展先机。围绕我市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抓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突出抓好高新技术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做足文化、做大旅游这篇文章。文化、旅游业是国家政策明确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正日益成为拉动需求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社会就业和民生改善的朝阳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排查摸底闲置厂房、低效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腾笼换鸟”,着力承接引进一批能够促进产业层次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高端高质高效项目。
要以建设一个项目、带起一个产业为目标。在项目分布上,突出宜居宜游的首位产业,同时兼顾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产业之间的协调性、项目的关联性和支撑性,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谋划项目建设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责任,开工投产一批。强化服务,把服务做细做精,以提高项目落地率、履约率、达产率为导向,全程跟踪、全程服务,我们的各级职能部门,要主动上门、现场办公。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严格实行“四个一”工程,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要用结果说话,落实工作责任,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落实建设条件,抓紧破解土地、资金、市场等瓶颈,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畅通无阻。同时,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抢抓政策机遇,加强与上级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信息和投资动态,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力求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对已申报的项目要抓好跟踪落实,已报批的项目要加大实施力度,已开工的项目要抓好达产达效。
——全力招商,积极储备一批。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招商引资仍是加快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部门和领导,必须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要领导要带头走出去,各部门要主动找信息、寻客商、跑项目,再掀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热潮。实施小分队定点精准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更多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带动力项目落户四平。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强化与央企、大企业集团洽谈对接,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中联重科、中化集团、北京金隅、湖南中烟等大企业的合作领域。建立招商引资基础数据库和重大项目跟踪推进机制,拓展招商领域,创新引资方式,重点开展以资源招商、资产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等活动,以大项目、大招商拉动经济大发展。
——精细服务,优化投资环境。要加快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既要抓好政府投资项目,更要善于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要做好服务监管和平台搭建工作,必须打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让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就必须切实清理和取消一部分不规范的组织协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蓝图已绘就,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全力形成盯住干、马上办、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全市上下在舆论宣传上声音一致,对项目投资主体进行政策解读时条件一致,决不允许各部门各区域,为了各自的利益另搞一套。只有全市上下工作同步、目标同向、舆论同声,形成合力,才成最终实现“美丽四平,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中共四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