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养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努力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服务。加强社区养老建设是四平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务必要抓实抓好抓出新成效,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打造“美丽四平、幸福家园”不懈奋斗。
加强服务意识 完善相关政策
由于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我国传统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生活方式己经退出历史舞台,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长,这在客观上对养老的社区服务提出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大规模需求。对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从大的社会背景看,工业化和城镇化在本质上也要求社区组织为居家养老提供诸多服务项目、人性化的关怀。为推动社区居家养老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现实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支持程度。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各项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优惠政策、养老服务设施收费优惠政策、减征或免征社区兴办老年服务福利事业企业所得税、放宽注册条件、免交注册手续费等,政府应建立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的财政支持计划、城市公建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实施管理规章等。
拓展投资渠道 完善投资模式
首先,适当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无论收入规模多大、增长如何,都要对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给予专项列支,杜绝“时投时不投”的临时动议的投资倾向,杜绝出于官员政绩考虑投资规模,杜绝任何形式的盲目投资;投入规模一定坚持不断增加的投入趋势。其次,拓展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投资渠道。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同时政府在再分配中适当加大对社区养老的投入比例,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实行有偿服务、抵偿服务。这样既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吸引私人投资,拓宽资金来源。逐步完善“公投、慈投、立法保障”的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投资模式。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服务模式
1.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的,从下岗失业群体中进行选择,是借用政府给的优惠政策,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需要对他们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首先,对于社区中的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社区中负责管理老年人工作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老年学、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其次,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服务人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合格才能持证上岗。再次,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区志愿者,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具有优良品质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建立详细的志愿者队伍档案将已有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团队进行核实,并建立档案,了解详尽的信息,具体记录组织的特色,以便将不同组织及个人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到一起。二是多渠道吸纳志愿者。加强志愿者的宣传工作,更多地吸收“40、50”人员,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近来,竞争上岗。除此之外,应该与高校负责人联系,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作者系中共四平市委党校教授)